經常不想上學?

ksdoeiidj22

2024年10月14日 11:34

無論是家長或老師,當孩子在校被霸凌,都願意出面處理,解決問題,但孩子若不肯據實以告,那麼要如何得知孩子被霸凌呢?其實很多時候,都要仰仗成人的觀察及覺察力。研究校園霸凌議題超過十年的陳利銘教授,建議幾個方式來觀察洗水缸

小美是國一正妹,長相清純可愛,相當受到男同學及學長的喜愛。從國一入學後,小美身旁追求者不斷,時常有男同學或學長示好、表白。小美因為個性較內向,又年輕稚嫩,不知如何應對這些追求及示好行為,只好沉默回應,遠離這些追求,甚至騷擾。同班有三位男同學也想「撩妹」、「虧女生」,頻頻對小美示好,有時候還會三人圍著小美「求聊天」。小美很害怕,不知道如何回應,只想迴避走開,但三位同學不讓她離開,開始有點「見肖轉生氣」,說起攻擊及辱罵言語,如「長得漂亮就很臭屁是不是?」、「跟妳聊天是看得起妳耶,妳把我們當成屁哦?」、「不給虧是不是,妳是破麻是不是?」小美面對這些攻擊言語,仍舊不知道如何回應,只是聽著、悶著、忍著、逃著、痛著。類似的情況發生多次後,小美開始出現身心異常狀況,笑容變少了,經常放空發呆,更加沉默了,髮量也慢慢變少。老師發現小美有拔頭髮的狀況,過去關心時,才驚覺小美頭頂禿了一圈。小美對老師說:「是不是我變醜了,就不會再有人過來騷擾我?」老師馬上通知家長,家長立即帶小美就醫,身心科醫生發現小美因為精神壓力而產生了「拔毛癖」。家長覺得不可思議,小美什麼也沒做,就只是長得可愛漂亮就被霸凌服務式公寓

被霸凌的孩子,其實都有一些行為徵狀可被觀察出來
這些行為徵狀,並不限於霸凌受害者才會有,而是學生只要身處被害角色,不論是家暴、虐待、性騷、霸凌……等,都有可能會有下列行為徵狀,值得成人們注意。

放學後不愛到外面玩。
經常不想上學。
不願提起在學校發生的事。
學校課業表現變差。
沉默不語、悶悶不樂。
要求接送而不願自行上下學。
不想和同學互動。
身上出現傷痕或財物破損。
財物需求大增。
詢問後大多都說自己沒事、不用管大班椅
表明想轉學或轉班。
教師要如何覺察出學生被霸凌?
教師辨識校園霸凌有三階段歷程,包括覺察期、澄清期、辨識期。在覺察期,教師可依靠下列管道來得知學生可能遭遇霸凌:

其他學生前來告狀。
學生前來求助。
學生的表情有異。
學生的人際關係不佳,明顯地被厭惡。
開始有全班嘲弄情況。
帶頭學生開始針對當事人。
發現上述情況開始持續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