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下「想確定」的習慣

ksdoeiidj22

2023年10月23日 16:38

在一場教師工作坊裡,奧斯卡邀請老師們分享參與思考訓練的感想,而如同每間教室幾乎都上演過的,當台上老師問:「有沒有人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?」台下學生一片安靜。面對奧斯卡的提問,這些「大同學」們,也花了很多時間才打破教室裡的沉默。

奧斯卡表示,他發現台灣老師有一種共同的毛病,「尤其是女性特別多,那就是『我覺得自己不夠好』,我的想法不值得提出來跟大家分享……我思故我在,我們常常會害怕思考、所以我們就不存在,因為我們沒有自信禮品訂製。」

奧斯卡也直指,老師們經常有種「想要確認事情」的通病,但是若要等到確定了才有辦法說話,那根本沒辦法開口,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值得懷疑的空間,而一旦確定後、就會讓人不再思考。

「請不要一直想著確定,也不要問孩子『你確定嗎?』,你可以問他、你覺得最好的答案可以是什麼、你的原因是什麼,他們就會去檢視。」奧斯卡建議。

平日站在台上教書的老師,角色對調變成學生,也促成了老師們換位思考地反思自我教學方式、體察學生情緒的機會。

歡迎來到奧斯卡的「思考問診室」

11月計畫期間,奧斯卡團隊將巴楠花部落小學戶外的亭子當做「臨時辦公室」,老師們輪流到亭子裡,針對事前填寫的教學情境問卷與奧斯卡團隊相談,很像在「看診」,只不過看的不是身體毛病,而是教學盲點床蝨解決

奧斯卡團隊會針對問卷填答內容與老師們討論,並藉此推斷老師的個人特質、思考模式、教學風格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等。

「看診」過的廖老師表示分析很準。例如他回答「校長覺得學校的孩子都很棒,如果你是老師、你要怎麼跟校長說?」題目時,是反問「很棒的標準是什麼?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,我們怎麼認定孩子棒不棒?」,卻被奧斯卡團隊指出,這樣用問題回答問題的方式、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,反而像在逃避。

由此,奧斯卡的助教分析,這位老師可能容易想太多、又或是自以為聰明,試圖用問題回答問題,因此建議老師應該更直接一點、不要太拐彎抹角。否則教學時、孩子們會搞不清楚老師到底想問些什麼。

被人直指個性裡的缺點、如奧斯卡會直白的指出老師們不誠實、狡猾等,這般直球式的話語,對較習慣委婉圓融說話的台灣人來說,帶來不少衝擊。

巴楠花部落小學校長阿浪形容,奧斯卡的哲學工作坊就像一面鏡子。他指出,特別在教育現場,許多時候話語是「包裝得好好的」,像是要有愛、要有關心,但是卻可能遮蔽了真實。

這次的哲學工作坊,奧斯卡團隊除了與老師相談外、更進入3個班級觀課,阿浪表示、可以感受到老師有壓力,但是他也說明,這種壓力並非疲累,而是「跟生命意義有關,我已經在(教學者)這樣的位置,我就要去面對他、挑戰他,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。面對他、引領孩子走向未知」,與此同時,也展現巴楠花部落小學老師們勇於接受挑戰與變化的韌性。

奧斯卡不一樣的溝通方式,促使老師開始覺察自我,而不同的思考方式創造的反差感,也讓老師練習用不一樣的角度理解事情。思辨與對話,成為認識自己的起點。